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董晗萱)AI、自动驾驶、半导体、新能源……高速发展的中国科技,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股票t+0 平台,也吸引着不少外资目光。正因对产业前景的看好,有外资机构正重点推动国际合作,发掘海外科技公司并帮助它们进入中国市场。3月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英国风投公司Fuel Ventures管理合伙人胥晶晶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专访。 ![]() 从对科技企业的投资经验来看,胥晶晶表示,Fuel Ventures专注于投资“已有初级产品且通过市场初步认证”的科技企业,而非完全初创或纯研发阶段项目。其筛选标准严格:一方面,企业需具备已被市场接受的产品,且在半年至两年内实现持续性增长,以验证市场需求与团队执行力;另一方面,公司尤其看重创业团队兼具解决困难的能力、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及商业拓展能力,团队质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此外,项目需具备跨国发展可能性,尤其关注可适应不同市场的技术及商业模式。 在胥晶晶看来,市场风向瞬息万变,需动态观察反馈,但大方向需坚守“解决真实需求”原则。“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以长期成长性和资本效率为导向的早期企业生态系统,为优秀初创企业提供全周期的支持与赋能。” 投资人的侧重方向,也给予了初创企业发展目标。胥晶晶建议,初创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若涉及长期钻研和人类竞争相关的高精尖科目,可以考虑借助大学或机构的资源来寻求更多资金支持。 此外,胥晶晶提到,强烈建议创业人员先对市场基金进行评估和了解,明确资金适配性,避免盲目入场。资本市场是科技公司的“生命线”,创业前需充分理解资金链逻辑,降低中途断链风险。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谈及科技企业“引进与出海”,胥晶晶认为,中小型企业面临语言文化适配、产品属性调整等挑战,需构建具备国际化视野、本地化落地能力的团队,并依赖强有力的本地合作伙伴。以中国市场为例,政府、产业基金协作缺一不可,“单打独斗难以成功,生态支持不可或缺”。 “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国际科技生态系统,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硬科技领域,技术壁垒高、产业链复杂、落地路径长。但正因为不易,才更值得做。”胥晶晶提到,Fuel Ventures一直在关注一个现象:很多欧洲的硬科技创新非常领先,但它们的国际化路径通常是从欧洲直接去美国,在那里的产业体系中完成并购和退出,极少真正进入亚洲。而现实是,亚洲尤其是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既有完善的制造体系,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这个区域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连接,问题并不在于没有机会,而在于缺少理解本地产业的桥梁、缺少既懂技术又懂资本的人才,更缺少真正能推动跨区域落地的机制。 因此Fuel Ventures在亚洲搭建了本地团队,从投前就系统性介入,帮助被投企业连接政府、龙头企业和产业基金,把“资本+资源+落地”整合成一个协同体系。对公司而言,这种生态建设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企业能否真正成长、规模化落地的基础结构。 与此同时,胥晶晶高度认可中国科技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很多市场不同,中国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发生地,更是技术落地的最佳环境之一。这里有全球最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最大规模的数据资源以及政策和资本的高度协同,这让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速度比很多地方都要快。”而这种“从0到1”+“从1到100”的双重能力,正在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走向全球。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欧洲硬科技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股票t+0 平台,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寻找更全球化的成长路径,未来的科技竞争一定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协同的。 |